笔趣阁5200 > 修真小说 > 大魏镇魔刀大魏镇国公小说 > 第166章 嫂子邹氏

第166章 嫂子邹氏

 热门推荐:
    夕阳西下,一家人其乐融融,驾着新买的马车回到了常山赵家村。

    这天晚上,村中家家户户喜笑颜开,纷纷夸赞赵山生了个好儿子,赵虎赵阿彪有大出息了,真厉害!

    第二天一早,赵虎再一次离开村子,他还是一身樵夫打扮,但是今天他的目的地却不是真定县城。

    他想去因公殉职的赵联家看看。

    赵联是从常山南麓小赵庄迁出去的,而小赵庄又是大赵庄的分支家族,所以与赵虎的常山老赵家有血缘关系,同宗同族。

    大家同僚一场,又算是远房族亲。

    所以赵虎想去赵联的墓前祭奠一番,聊表心意,顺便慰问一下赵联的遗孀。

    虽然赵虎与赵联之间的辈分关系已经不可考,但常山赵氏是一家,赵联比赵虎大几岁,称为远房族兄弟也没什么大问题。

    赵虎离开了赵家村之后,没有沿着小路向东前往官道方向,而是直接翻山越岭,一路向南。

    到了野外,他这个虎狼少年感觉格外舒畅,脚下健步如飞,往往一个刹那就能穿梭到百丈之外。

    在此之前,赵虎可没这么奇妙的轻功,这是他修炼真龙九变太玄功获得的又一门神通。

    摩云瞬步!

    赵联家比刘鸿家要远一些,但也还在真定县境内,是一个叫做古马屯的村子,隶属于真定县南部的资阳乡。

    古马屯距离真定县城足足有八十里地,距离常山要更远一些,但是赵虎只用了不到一刻钟就从常山走到了这个村子附近。

    这还是赵虎担心太过惊世骇俗,吓到乡野民众,遇到附近有人的时候故意放慢了脚步。

    真要全力赶路,就算是从真定赶到千里之外的邺城,赵虎现在也花不了一个时辰。

    古马屯村子不大,大概只有一百户人家,规模和赵家村差不多。

    这个村子是个杂姓村子,姓古的,姓马的,姓张的,姓刘的都有。

    不过从村名可知,古家人和马家人应该是最早的居民。

    赵虎在村子外面的农田里,遇到了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农夫,于是就笑着问道。

    “阿伯你好啊,我想跟你打听一家人,不知道方不方便。”

    老农夫见赵虎一身樵夫打扮,口音也是本地人,于是他咧嘴一笑,点了点头。

    “后生,你要问哪一家人?”

    赵虎拱拱手,肃然道:“我有一个朋友,姓赵名联,我最近才听说他去世了,所以想来祭奠一下故友。”

    老农夫想也没想,大笑道:“嗨,你走过头了,赵联的坟在你身后一里的小池塘旁边。”

    “那个小池塘和周围的几片田原本也是赵联的家产。”

    “但是古马村只有他一家姓赵的,他死之后,他妻子邹氏孤苦无依,除了他的坟地之外,其余的土地都卖给别人,然后带着女儿搬走改嫁了。”

    赵虎点点头,再问道:“阿伯可知道赵联的妻女搬去哪里了?”

    老农夫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说了一句。

    “具体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赵联是当兵的,倒霉死在了外面,然后官府发了一笔抚恤给他妻子……”

    “后来村外来了一个媒婆,说是隔壁县城有个姓朱的员外死了原配,听说邹氏刚死了丈夫,漂亮又贤惠,所以就想要娶邹氏做续弦……”

    “那赵联独门独户,在古马屯中没有宗族,他的妻子邹氏还不到三十岁,女儿又还小,听说那朱家是书香门第,所以就愿意嫁过去当续弦。”

    “我想,她们娘俩现在应该就在南边的高邑县吧。”

    赵虎心中有数了,立刻拱手致谢。

    返身找到那个小池塘,赵虎一眼就看到了赵联的坟墓。

    刚才他是从另一个方向来的,没有路过这里,所以走过了头。

    赵虎走上前去,只见这坟墓修建得规规整整,全部用大青石砌成,墓碑是一块厚重的白色大理石,上面刻着几行字。

    古马屯赵氏联公之墓。

    妻邹氏、女小雅立于大魏隆德二十一年六月。

    赵虎一看就知道了赵联女儿的名字,叫做赵小雅。

    而且从坟墓的情况来看,邹氏还是挺不错的。

    她一个弱女子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带着幼女在古马村中举目无亲,孤苦无依,找个好人家改嫁也可以理解。

    赵虎今天携带了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当即从随身包裹之中取了出来……

    祭奠完赵联之后,赵虎耐心等待火星熄灭之后才离开。

    附近有农田,赵虎是农家子弟,知道不能在野外留有明火,以免造成火灾。

    古马屯附近有一条官道,但赵虎还是选择了翻山越岭,因为对他而言,这样速度比较快。

    快速穿过一片丘陵山区之后,赵虎在中午之前来到了高邑县城。

    进城之后,他稍加打听,立刻就得知了赵联遗孀的近况。

    不问还好,这一问之下,赵虎瞬间火冒三丈,怒发冲冠!

    原来,那朱员外名叫朱濠,本来是书香门第没错,但早已经是个破落户,他在外面欠了大笔赌债,被债主堵上门来要钱……

    后来朱濠到处想办法凑钱还债,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一个消息,邻县有个年轻的寡妇刚得了一大笔抚恤金……

    可怜邹氏信了媒婆的嘴,以为可以嫁进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续弦当正妻,于是就稀里糊涂地带着女儿改嫁到高邑县城。

    那朱濠不到四十岁年纪,长得一副好皮囊,又特别能说会道。

    成婚之后,债主找上门来,邹氏心生疑惑,朱濠告诉邹氏自己做生意失败,欠了一笔银子,愁眉苦脸地问邹氏赔罪,想要借点银子周转一二。

    邹氏没多大见识,只知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傻傻的就相信了。

    就这样,不到半年的功夫,朱濠穷尽花言巧语,陆续将软弱的邹氏手中钱财用得一光二尽。

    但是朱濠欠的债是高利,邹氏那点钱只勉强够还利息,很快债主又找上门来。

    这一次,邹氏是真的没钱了,在朱濠的逼迫下,母女俩只能抱在一起,瑟瑟发抖,哭哭啼啼。

    朱濠在外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回家中又弄不到银子,见到母女俩整天哭哭啼啼,惹人讨厌。

    朱濠咬咬牙,将心中最后的良知抹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颇有姿色的邹氏母女二人卖到青楼!

    然后他贱价变卖家产,连夜出逃,离开了高邑县城,不知所踪。

    赵虎听到这里,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赵联虽然到死也只是个一等银章巡捕,在大魏镇魔司中地位不高。

    但他姓赵,他也是常山赵氏的后人!

    常山赵氏族人的妻女遗孀,岂能沦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

    赵虎问清楚邹氏的所在之处后,立刻找上门去。

    他有官职在身,没有鲁莽行事,决定先把邹氏母女赎出来再说。

    万苑阁的阁主陈妈妈最近心情不太好,她前段时间花三十两银子进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少妇,那女人不但自身颇有姿色,还稍带一个八岁的小女娃儿。

    买一送一,本是一笔大大合算的生意,过几年等那少妇年纪大了,她的女儿又可以顶替她娘继续接客。

    问题是,这一对母女虽然看上去像是乡下来的,但是却难对付得很。

    任凭经验丰富的陈妈妈什么手段都用上了,都驯服不了,因为这母女二人动不动就要寻死。

    主要是那个大的比较难缠,自称什么嫁过两回了,残花败柳之身,不怕死,不怕用强。

    反正就是不干活,不接客,逼她就咬舌自尽,死前也要让客人陪葬。

    陈妈妈可不愿意让她死了,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买回来的,只能陪她熬,看谁先熬不住,哼!

    这时候,一个穿着绿衣圆帽的管事噔噔噔地走上阁楼,见到陈妈妈后立刻低呼一声。

    “阁主,外面来了个樵夫,说要花钱赎出这母女俩。”

    陈妈妈翻了一个白眼,没好气地笑骂一句。

    “老娘这许多母女,他要赎哪一双?”

    那管事也不恼,而是嘿嘿笑道:“朱濠家买来那一对。”

    陈妈妈眼前一亮,喜道:“他肯出多少银子?”

    管事伸出右手竖起中间三根手指,笑道:“那樵夫说他出三十两!”

    陈妈妈柳眉倒竖,破口大骂道:“酿西皮的,叫他滚蛋!”

    “老娘养了这一大一小两个贼婆子许多天,三十两卖掉岂不是亏本买卖?”

    管事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那人带了一把刀上门,咱们做生意的讲究一个和气生财。”

    “要不然我们还是跟他商量一下,让他加点钱卖掉算了。”

    陈妈妈沉默了一下,突然问道:“那人多大年纪,带了什么刀?”

    “看上去二十来岁年纪,长得挺高,差不多有八尺,头上带着一顶绿色圆形大草帽,腰间挂了一把锈迹斑斑的老柴刀……”

    陈妈妈不等管事的说完,立刻嗤笑一句。

    “我道是什么厉害人物,原来是个年轻的乡野樵夫,这种不入流的货色你都怕,真是够怂的!”

    管事缩了缩脑袋,犹豫道:“可是,小人总感觉对方不好惹……”

    陈妈妈点了点头,正色道:“你刘福虽然胆小,但感觉一直挺准的——”

    “还是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娘今天就当做善事了,你去问他加点钱,五十两银子老娘就卖给他了。”

    那管事点点头,笑道:“好勒,小的这就去办!”

    很快,那绿帽管事噔噔噔地小跑下楼,走到大门前,呵呵笑道。

    “这位客官,我们阁主陈妈妈说了,那对母女吃我们住我们的,又死活不肯接客赚钱,整天白吃白喝的……”

    “只要你补上二十两花费,我们就把她们母女二人卖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