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职业药师成绩几号出 > 256 找上门的两个女人!

256 找上门的两个女人!

 热门推荐:
    有时候啊,不服不行。

    像是苏鑫的科研能力,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但是各种路线都能打通。

    所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名声已经传出去很远。

    尤其是吧,华国很多人都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比如说苏鑫现在参与的课题,都出了成果。

    你说那是运气?

    那运气也太好了!

    单纯的用运气解释似乎不是很科学。

    但不用运气解释的话,用其他的解释,似乎更加不科学。

    虽然没有人那样说但是大家在心里都有一杆秤,拿着资金投票。

    并且,还有一些额外的因素。

    现在,华国对于科研应用转化和基础科研,都在加大投入。

    以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那些石头们都快被摸秃了。

    华国在很多地方,已经接触到科研的边际,目前需要开始代表人类开始寻求突破!

    苏鑫要建实验室,就看他既往的功绩,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的投资公司,都送上门来。

    李教授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的信息,但是对于这种行为表示理解。

    因为他不止一次听说过,近几年国家在加大对于科技投资的力度。

    但是在学校的科研当中,从技术转化到产品的路途很长。

    所以尽管省级或者是市级的国资下边的投资公司有不少额度,却没有办法投出去。

    国资的投资机构,和民营的还有些不同。

    虽说投资失败之后,没有人强迫他们负责,但是没有成绩的话,以后也就别想继续混下去了。

    所以,比起民营资本,国字号的资本更加保守。

    他们既要为资金的安全负责,也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没有谁想要投资失败的同时,伴随着前途的失败。

    因为不止一个投资人和李教授联系过,看看他手上有没有合适的项目,能让投资基金有发挥的空间。

    李教授的研究偏重理论,并没有特别合适的成果。

    所以找他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无功而返。

    一叶而知秋,通过一些现象,就能推测整个市场的情况。

    可以想象,一大帮人拿着钞票在市场上寻找能够投资的机会。

    只要是看上去不像诈骗的项目,都能找到被投资的机会。

    讲一个商业故事,画个大饼,都能得到不错的投资。

    像是苏鑫这么有前景并且实力强大的实验室,绝对是所有资本青睐的对象。

    要不是其他资本没有得到消息,并且对于没有出现商业模式的基础研究有些顾忌,那些鼻子灵敏的资本大鳄,早就挥着钱上来了。

    连续弄出来两个重磅项目,苏鑫自己就是最好的风投对象!

    董艳菊甚至直言不讳,“苏鑫,我有什么说什么,我代表的北河大学投资基金,投资的就是你本人,你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你的项目肯定能成功!

    所以,不管你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们都将表示支持!”

    陆天林:“苏鑫虽然在京大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在京大的研究效率,已经让我们投资部门心折,再说,除了两个在国内的项目。苏鑫在哥大短短的时间,同样攻克了技术难题。我和董老师一样,看好苏鑫的未来。”

    两个人表达的方式稍微有点差别,但是核心都一样,他们是看重苏鑫这个人,决定投资。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天使投资人的原则。

    天使轮嘛,更多的是投人超过项目本身。

    其他两个总监,和他们的观点有些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纯粹是出于价值投资本身。

    在他们的视野里,苏鑫的科技实验室,绝对是值得投资的项目,不但能看见大量的资本回报,还能完成上级对于科技发展和基础研究的资助。

    无论怎么看,都是十分完美的投资项目!

    一箭好几屌!

    最后,几家投资机构达成一致。

    董艳菊代表北河大学集团,办公场地以及部分现金,作价6000万。

    陆天林代表的京大集团,本来想要多投,但是他是唯一的外来机构,因此也只能投出去1个亿。

    开发区投资公司的郑志新,同样认筹一个亿;城建投的崔海龙也是一个亿。

    他们和京大集团一样,打算多投一些,毕竟账上趴着的现金很多。

    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有前途的项目,当然想多投出去一些。

    那样的话,再去头几个有前景的小公司,就能完成今年的投资任务。

    但是,北河大学集团也就那么多,京大也没多少,他们想多投,同样受到限制。

    至于江如蓝和背后的益生药业,也只能投出去1个亿。

    丁雨文代表的医学材料企业以及后边的集团,也分到1个亿。

    如此一来,光是外边的融资已经达到5.6个亿。

    苏鑫对剩下的估值,本来计划占个30就成。

    但是几家都否定了这个想法。

    “你是新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坚决不能那么点,我建议你占股份51!”

    江如蓝发言道。

    51?

    江如蓝倒是敢说,但是其他几个代表国资的人有着他们的想法。

    “江总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苏鑫绝对值得51的股份。但是吧,几家国资在里边,如果单一股东占据51的话,好说不好听啊……”陆天林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其他郑志新、崔海龙也点点头。

    董艳菊见状,出面道,“既然30大家都觉得少,51又都觉得多,那么我们就直接按照10亿的估值来计算吧,苏鑫为剩下的估值,也就是44,各位觉得怎么样?”

    44,刚好取了个中间值。

    几个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坦白说,十个亿的估值,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不低了。

    尤其相当于是天使轮的投资,一下子紧张将近6个亿,还是在没有ppt的情况下。

    要是苏鑫的融资故事说出去,不知道要吓死多少人。

    那些人凭借着精美的ppt,天使轮能拿到个几千万现金就算好的。

    或许,这就是商业模式为代表的创业,和核心科技之间的差别吧。

    自制始终,除了表达投资金额的问题,丁雨文就没有讨论过其他内容。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苏鑫能取得成功,她是一点都没有意外,觉得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或许,这是长时间合作下来的心灵默契?

    崔海龙刚好想到一个问题,“我有个建议,说出来大家参考下,看看怎么样。”

    “崔总请说说吧。”董艳菊自然而然的作为东道主和主持人。

    “是这样的,由于在座的各位,手里都还有不少投资额度。所以我建议,等到公司开始运转,正式运行的时候,先不着急做prea或者是a轮融资。

    我的意思是先不做对外的融资,由我们几个资方继续跟投,你们觉得怎么样?

    因为10亿的估值,要去做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太少了,有些吃亏。”

    其实,真要等到下一轮融资,估值肯定不是按照10亿来进行。

    但是崔海龙说的对。

    等到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如果还没有重磅成绩拿出来。

    那些vc们,尤其是非相关行业的vc,肯定会拼命压低市值。

    能像他们这么和谐的讨论估值,讨论各自占据股份的情况,基本是很难看见的。

    所以,崔海龙的目的,一个是不让新公司的估值被看低。另一个则是保留他们这些个原始股东追投的优先资格。

    他的一些潜台词没说,那就是,万一市面上有十分看好新公司的资本大鳄,或者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外资本。

    在他们恶意竞争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仗着自己海量的资金,大幅度追投,造成几家股份的稀释。

    如果被国外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渗透进来,用各种方法占据主动权,成为大股东的话,那对于国资还有核心技术,都将是极大的流逝。

    郑志新深表赞同,他明白崔海龙话里的意思。

    表示了赞成。

    “我同意崔总的话,各位原始股东保留优先追投的权利,并且青大家做出一个承诺,不能私底下和国外或者是国外资本在国内的代理接触,从而单方面拉升项目估值,或者是要单方面大额追加投资金额。”

    崔海龙的话,郑志新听的明白,陆天林也知道。

    但是江如蓝和丁雨文并没有明白。

    经过郑志新的解释,他们恍然大悟。

    这是要将公司的控制权,牢牢的抓在当地政府手里,或者至少也是华国资本手里。

    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就不需要担心。

    苏鑫此前的做法,已经说明一切问题。

    在转让专利的时候,他和国外公司签订的都是代理协议,并不是专利转让。

    苏鑫的专利转让,只会给到国内的公司,至少也是华国资本控制的公司。

    讨论了其他细节之后,众人满意的离开。

    催促苏鑫快点去完成公司注册和账户开立,他们要将承诺的资金快速的转过来。

    现在是季度末,刚好到了考核的时候。

    有这机会,赶紧将投资额度用出去!

    能完成一点任务是一点!

    一下子估值到了十个亿,得了,苏鑫本来要省着点花的心思,又被打乱。

    事实如此,他也没有办法。

    现在化学生物仪器上,质量稳定性排在第一档次的还是国外那些巨头。

    有些仪器,国内一些厂家能生产,但是还停留在性价比的水平上。

    仪器技术指标,和国外先进的水平还是有差距。

    现在公司不是他自己说了算,有一堆爹娘,苏鑫也就按照正规的套路来了。

    核心关键仪器设备,正常走招标,需要强调性能优先的那些个。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适当的选取价格合适的企业。

    有一些边缘设备,能国产话还是要支持国产化。

    毕竟,没有国产化仪器设备的出现,现在气象色谱恐怕还要卖到几十万。

    在国产出现之后,一些做的不错的仪器,几万元就能拿下。

    果然,不知道是谁打过招呼,苏鑫扩大股本还有重新更改公司关系的事情,办的那叫一个利索。

    几乎是一天时间,就办完了所有的事情。

    果然啊,朝中有人好办事……

    风声传出去之后,各家仪器设备厂家,像是问道味道的鲨鱼,纷纷围上来。

    而且,来的不是别人,都是他的师兄师姐。

    没办法,在化学生物仪器方面,尤其是在北河省,n多公司单位里边的使用操作决策者,都是他的校友。

    所以啊,那些巨头们在北河省,招聘了大量的校友做他们的技术销售或者是销售主管。

    这不是,第一个上门的正是布鲁克。

    一起来的正好是他们实验室的师兄,也就是齐雷刚进实验室的大师兄,算起来比齐雷大上两届。

    布鲁克作为核磁共振领域难以越过的存在,苏鑫肯定是要买一台的。

    在他的实验室,一台核磁共振都不一定够用。

    应该高低搭配,各来一台比较合适。

    对方来销售,根本就没有谈什么设备参数之类的事情。

    作为行业大拿,它们设备的参数根本就不需要额外的宣传,行业里的人都清楚。

    齐雷的大师兄带着华语区销售总监来的目的,就是来混个脸熟,保证他们不会在私底下被其它厂家挤掉。

    布鲁克刚刚走,沃特斯、安捷伦、赛默飞世尔等等,各个主流仪器设备厂家那是像商量好了一般,挨个前来拜访。

    和布鲁克不同,其他几个公司虽然也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主要目的也是来交朋友混个脸熟,但是他们不可避免的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参数。

    苏鑫也只能听着,对于这些需要的东西。

    他打算等其他几个股东派驻的代表就位之后再进行,其实,并不是现在弄不成,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

    那些股东派来的代表,不可能差的。

    他们不但是派来的代表,还能是治理公司的好手,所以苏鑫很是期待。

    不过,总有人例外,比如说岛津公司……

    他们来的代表,和别人不一样,是两个美女,确切说一个是本土过来得美女,一个是华北大区的资深销售经理。

    两个人坐下之后,和别人不同。

    岛国女的明显是领导,她使个颜色,华国的销售经理微笑着起身,关上办公室的们。

    吆喝?

    这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