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有九名官员;
削职为民的十一名官员;
革职赋闲的十七名官员。
如此惩治一出,朝野上下,尽皆称颂。
比起左顺门哭谏和李福达一案,这次至少未见多少鲜血,已是开恩。
关键在于,四十多名六部官员的落马,还未造成中枢的动荡。
因为陛下宽赦,将刑部尚书颜颐寿、刑部侍郎刘玉、左副都御史毛伯温、大理少卿汪渊等三十多名之前获罪的官员重新召回,填补空缺。
一时间严嵩威望如日中天。
所以桂萼一离任,原本该是由吏部尚书方献夫入阁,与张璁一起搭班子,但现在朝野上下竟有了让严嵩入阁的呼声。
这点从国子监里面,不少学子有事没事就在严世蕃面前晃悠,都能体现出来。
严世蕃也是从那个时候,不太在意王慎中等才子的讲学的。
前两榜的进士了不起么?
只要摸清楚了考官的脉络,再加上他聪慧的头脑,科举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他这种直达考官的权贵面前,所谓士林大才子,就像个新兵蛋子!
海玥对于这种心态不置可否,倒在研究考官方面,是赞同严世蕃的。
在他眼中,科举本就是一场考试,又是极为主观化的,毋须神话,摸清楚主考官的喜好与立场自然重要,只要不是直接作弊就行。
海玥点了点头:“主考官既已定下,确实需要了解一下其性情喜好,以免行文间不慎触犯忌讳。”
“正该如此!”
严世蕃大喜:“今科春闱,必是我们一心会大放光彩之际,待得金榜题名,簪花游街之日,共谱杏林佳话,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