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爪哇:人人有枪,遍地是大王(1 / 2)

由于张弛和他的安民军开了个好头,在勃固和马来打鬼子打着打着就打出个南洋合众国来。

这次袋鼠官方也是有样学样。

他们的公告冠冕堂皇:

“应盟友尼德兰的要求,协助当地力量,驱逐残暴的鬼子占领军,恢复秩序与自由。”

然而,飘扬着袋鼠的南十字星旗的运输船和护航舰艇一靠岸,其真正的战略意图便昭然若揭。

抢占战略要地,在战后对这片富饶群岛的瓜分中,为袋鼠国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袋鼠军的登陆,如同投入滚油的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本就暗流汹涌的爪哇局势。

几乎在同一时间,以苏嘉若、哈达等人为首的当地土着民族主义分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们打出“默迪卡”(独立)的旗帜,号召土着民众奋起。

喊着“驱逐一切白人殖民者,建立独立的共和国。”的口号,他们迅速组建了名为‘身毒群岛保安军’的武装力量。

而深知败局已定、本土尚且难保的鬼子占领军,此刻的心态变得极其微妙而险恶。

他们乐得看见盟军内部,袋鼠军与潜在的南洋势力以及盟军与土着之间产生矛盾,甚至爆发冲突。

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让白人和土人互相消耗”的阴暗心理,驻爪哇的鬼子司令部做出了一个火上浇油的决策。

他们将库存的大量步枪、机枪、迫击炮乃至部分山炮,成建制地、秘密移交给了苏嘉若的土着反抗军。

于是,一幅混乱至极的“吃鸡大赛”图景,在爪哇岛全面上演:

在孔雀港码头,刚刚上岸、试图建立警戒线的袋鼠军第7师士兵,立刻遭到了不明身份但明显持有日式武器的土着武装分子的冷枪袭击。

袋鼠军指挥官暴跳如雷,立即呼叫舰炮支援,并对疑似藏匿武装分子的土着村落进行了报复性炮击。

在梭罗市郊,一队执行撤退转进任务的鬼子部队,与试图接收该城市的土着保安军部队迎头相撞。

双方都怀疑对方意图不轨,短暂交火后各自撤离,留下几十具尸体和燃烧的农舍。

在日惹附近,两股分属不同部落、都宣称效忠新国家的土着武装,为了争夺一座鬼子“移交”的小型军火库,爆发了激烈内讧。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双方都用着崭新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互相倾泻子弹,死伤惨重。

这一刻,爪哇岛上突出一个——人人有枪,遍地是大王。

城市沦为战场,乡村盗匪横行。

法律与秩序彻底崩坏,暴力成为唯一的通行证。

袋鼠军队视所有非己方武装为敌人,凶残镇压;

土着武装则将对白人的历史仇恨与对独立的狂热憧憬交织在一起,无差别攻击所有殖民者及其走狗;

残存的鬼子军队时而龟缩据点,时而出来搅混水,趁机掠夺物资以苟延残喘。

不同派系、不同部落的土着武装之间,也为了地盘、资源和领导权而相互攻伐,血染红了稻田与溪流。

就在这片人为制造的炼狱之中,南洋合众国的秘密行动,悄然展开了。

几艘没有任何标志的中型货轮,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靠上了爪哇岛西南部一些偏僻无人的海岸。

船舱打开,下来的不是士兵,也不是物资,而是一群群茫然的土着男女。

他们是来自南洋控制区,如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的“刺头”。

南洋内务部的特工们冷漠地监督着这一切。

反正爪哇岛未来能容纳上亿人口呢。

这些多余的土人给爪哇岛带来的,将是更激烈的内部争斗,更彻底的消耗,以及对袋鼠军和残存鬼子军队更持续的骚扰。

既清